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哺乳類動物
全球共有13種水獺(音:刷),香港則是歐亞水獺 (Lutra lutra) 的棲息地之一。歐亞水獺主要在夜間活動,由於牠們的行動較為神秘,所以難以追蹤牠們的蹤跡,亦增加了保育工作的難度。近年來,頻繁的人類活動以及開發工程和建設在不知不覺間可能已干擾、甚至威脅到歐亞水獺的棲息地,導致牠們的數量稀少,也許這都是歐亞水獺鮮為公眾所知的原因。
因此,我們與專家合作並召集了公民科學家,透過持續觀察及尋找水獺的蹤跡,如糞便、腳印等,協助我們了解水獺的分佈及總群狀況。我們還招募了設計小組,讓成員們運用創意思維和對自然的熱愛,設計一系列的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對水獺的認識及關注。
項目:
• 香港水獺生態合作研究
• 公民科學家水獺調查小組
• 水獺教育設計小組
• 保育偵測犬
• 水獺浮台設計
• 水獺活動與繪本設計
• 水獺人工巢穴設計徵集
公民科學家水獺調查小組
全賴各位公民科學家過去三年的幫助、支持和奉獻,我們才能順利完成在米埔自然保護區內監察歐亞水獺的行蹤和數據分析。
我們透過安裝紅外線相機,捕捉了罕見而珍貴的水獺片段,有助我們更深入了解本地的歐亞水獺的行為和習性,對於研究米埔自然保護區內哺乳動物分佈至關重要。
部分公民科學家在過去三年計劃期間一直努力不懈,當中更有參加者升任隊長,向新晉隊員傳承知識及經驗。我們十分期待監察成果面世,一起推動香港水獺的研究。
水獺教育設計小組
水獺教育設計小組在2021年11月組成,他們進行了實地考察及深度研討工作坊後,便迅速開始探索、構思和策劃一系列有關水獺的公眾教育活動,務求提升公眾對水獺的認識。為宣傳五月的「世界水獺日」,小組籌備了《小小「獺」畫家|填色及繪畫比賽2022》,並舉辦了《水獺節》嘉年華,活動包括展覧、工作坊及市集!
翌年,於中環街市所舉辦的「水獺在哪兒?——齊來關注世界水獺日」展覽中,設計小組所製作的展品更再次被展出,兩次活動共超過6,000公眾藉此加深了對水獺的認識。此外,我們亦在米埔斯科特訪客中心內展出精美的手工製作水獺雕塑。
《小小「獺」畫家|填色及繪畫比賽2022》
水獺教育設計小組首個公眾教育活動為填色及繪畫比賽,邀請幼稚園和小學生化身小小「獺」畫家,運用顏色筆發揮創意,為可愛的歐亞水獺添上色彩。
是次比賽共收到287件作品,經評審們從主題性、創作力、藝術性及視覺效果上評分後,最終選出了各幼稚園組、初小組及高小組的優勝作品!
比賽詳情及得獎名單: 比賽詳情
《水獺節》嘉年華 2022
努力籌備近半年後,《水獺節》嘉年華於2022年5月28-29日在大埔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成功舉辦,兩日共吸引了450多位公眾參與!通過《洞「獺」米埔》展覧,公眾可模擬進入米埔濕地,追蹤着歐亞水獺的腳印,了解這種野生動物及研究牠的方法。同時,設計小組也舉辦了水獺香磚工作坊,活動預約不消一小時便全部滿額,深受歡迎!我們更邀請了6個本地創作單位參與今次濕地主題手作市集,不少熱愛動物的訪客都買到心頭好,滿載而歸!
「水獺在哪兒?—— 齊來關注世界水獺日」展覽 2023
為響應每年五月尾的「世界水獺日」,WWF於2023年5月26 至28日於中環街市舉辦「水獺在哪兒?—— 齊來關注世界水獺日」展覽,旨在提高公眾對歐亞水獺的認識及了解濕地的重要性。是次展覽的展品均由「濕地搖籃」項目的水獺教育設計小組所設計,公眾可模擬進入米埔濕地,追蹤着歐亞水獺筆記本來了解這種野生動物及研究牠的方法。除此之外,大會更邀請了特別活動大使 ── 可愛的歐亞水獺𝘓𝘶𝘵𝘳𝘢 現身會場,與大家拍照留念,鼓勵大家身體力行,一起保育水獺。
保育偵測犬
鑑於世界各地應用偵測犬於水獺糞便調查中的經驗,我們意識到其應用在香港的潛力,並希望探索其可行性與效果。《濕地搖籃》計劃邀請了一隻混種邊境牧羊犬及其訓練員進行試驗研究及培訓,期望通過環境脫敏、氣味及標記訓練培養出一隻保育輔助犬。如果此試驗成功,這將可能是香港首個應用偵測犬於自然保育中的項目,也能成為香港其他保育項目的範例,更有效地幫助保護更多野生動物。
訓練員 Garay和保育犬阿早於2022年至2024年間已開始在米埔自然保護區進行室內和室外訓練。試驗研究已經成功完成,阿早能夠成功區分水獺糞便,並於特定的範圍內找出糞便蹤影。
水獺浮台設計
要研究本地歐亞水獺,觀察及採集其糞便是了解牠們分佈及個體的方法之一。水獺喜歡在突出物上用糞便留下標記。有見及此,我們與樂善堂王仲銘中學合作,嘗試設計人工浮台和放置紅外綫相機記錄水獺的行爲習性。我們期望學生能運用設計思維製作出能用於不同水位、又容易供水獺使用的浮台,全面地提高尋找及採集新鮮水獺糞便樣本的效率!
學生於2022年6月完成實地考察及水獺工作坊,經過設計及製作,他們已把親自製作的水獺浮台放置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內。作品現時正進行實地測試,我們會密切監測其有效性!
水獺活動與繪本設計
由於歐亞水獺並不是香港市民耳熟能詳的動物,很多人甚至不懂得水獺(讀:刷)的正確讀音。如果有一本關於歐亞水獺的繪本及一系列的活動,以故事形式介紹歐亞水獺的身體特徵、習性及其所受到的威脅,相信公眾會更感興趣,亦更容易認識這個神秘物種。
因此,我們邀請了來自理工設計學院的學生運用創意,將想法付諸實踐。這項任務殊不容易,畫風既要展現水獺的有趣個性,但又要準確呈現其身體特徵和生活環境。
學生們總共設計了兩本故事書以及與水獺相關的宣傳活動,其中的部分成果充滿驚喜,特別是《米埔奇談》故事書。《米埔奇談》故事書已經面世,以繼續提升公眾對香港歐亞水獺的認識。
水獺人工巢穴設計徵集
后海灣濕地是歐亞水獺的重要生境,但實際上,本地水獺的休息、睡眠和繁殖地點一直是個謎,在香港亦未有研究人員發現過確切的水獺巢穴。米埔自然保護區可能是本地水獺最後的避難所。考慮到本地水獺所面對的威脅和挑戰,我們因此希望進一步提升保護區對水獺的吸引力及加強水獺研究工作,而建造人工巢穴是其中一種廣泛採用的方法。
我們希望透過設計符合本地水獺喜好與環境的水獺巢穴,解決方案將可以複製到其他后海灣濕地。我們安排了探索工作坊,為有興趣的人士提供更多關於本地歐亞水獺的知識和相關挑戰。我們挑選了7個團隊(設計)參加實地考察、工作坊和最終展示。在我們的協作單位MUDWORK Studio的帶領下,其中兩個獲選的設計獲成功建造,並於保護區內安裝。巢穴使用了來自路政署「承思.續後:斜坡植林優化計劃」及樹後生活提供環保回收木材(台灣相思)。目前,我們觀察到有紅頰獴、蛇、鼠等物種在使用這些巢穴。
- WWF x KFBG
深度研討工作坊
– 紅外線相機的維護及更換
- 制定計劃書
- 水獺節 2022
- 水獺節 2022
- 水獺在哪兒 2023
-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學生中期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