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業界合作
© WWF-Hong Kong
環保基金:走塑從「揀」開始

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支持,WWF與foodpanda 香港攜手合作,於2022 年10 月推出全港首個外賣可重用餐具回收先導計劃,應對即棄塑膠問題。
 
新冠疫情令外賣服務更趨普及,同時令即棄塑膠的消耗量大增。為積極應處理即棄塑膠問題,是次先導計劃旨在推動公眾改變習慣,做出更加環保的選擇。市民使用外賣送遞平台時,可選擇可重用餐盒,並且透過設立在港島區的回收機歸還。這是香港首個具規模的可重用餐具回收先導計劃,推動源頭減廢及循環經濟,致力為於2030年前實現「淨塑自然」(No Plastic in Nature)之共同願景而努力。
 

絕膠行動

 

香港兩大美食速遞平台戶戶送Deliveroo及foodpanda於2020年3月簽署了一項業界承諾,正式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絕膠行動」(Plastic ACTion),承諾於2030年前為實現「淨塑自然」(No Plastic in Nature)之共同願景而努力。
 
塑膠餐具約佔香港塑膠廢物的10%,即使加大回收力度,大部分塑膠廢物最終還是送到垃圾堆填區或流入海洋。本會《育養海岸——守護海洋的日子》調查報告指出,即棄餐具、餐盒及飲管是本港十大常見海洋塑膠垃圾。

發泡膠魚箱
© WWF-Hong Kong

「育養海岸」計劃的調查指出,發泡膠碎片是香港十大常見海洋垃圾之一,部分碎片來自漁業與海鮮業界常用的魚箱。

發泡膠輕身易碎,碎片容易隨風和水流漂走,從而令海岸線大面積污染,並難以清理。發泡膠具有良好的隔熱功能,能夠確保魚類在運送過程中保持新鮮,因此頗受業界歡迎。由於魚箱容易破碎,加上漁民多在近海作業,發泡膠碎片經常會落入海中,甚至還有漁民用完魚箱後把它扔進大海,造成海洋污染。

WWF正與業界合作,研究可行方案以替代發泡膠魚箱,並商討魚箱回收,避免漁民直接丟入海中。

海上康樂團體
© WWF-Hong Kong

海洋潔淨健康有助海上康樂事業的蓬勃發展,但海濱休閒活動越頻繁的月份(每年5月至8月),海洋垃圾往往越多。此外,夏季隨着雨量增加,不少沿岸垃圾亦被沖入海中。
 
本會於2017年4月開展「環保基金—攜手護海洋」計劃,吸引了超過30個海上康樂團體參與。他們不但呼籲員工、會員及顧客減少海洋垃圾,還組織大家一同清潔海洋。WWF亦鼓勵參與機構改善營運方式,例如垃圾分類回收、可重用餐具代替即棄塑膠餐具等。
 
海面及沿岸垃圾相對容易清理,海底垃圾則需要潛水員的協助。為此,WWF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香港珊瑚礁普查合作,邀請珊瑚礁普查隊及義工收集海底垃圾數據,並提供潛水網袋讓潛水員進行清理。